
媒体播报·检察活动
山东法制报:罗洪鹏—默默无闻勤奉献 青春不负检察蓝
时间:2024-04-30 15:29 | 来源:未知 | 作者:研究室 | 点击:次
他见过清晨最柔和的阳光,也见过夜晚最皎洁的月色。挑灯夜战过,亦废寝忘食过,却唯独未将自己的辛劳同别人说起过。他就是济南市商河县人民检察院政工干警罗洪鹏。自2020年来到商河检察院政治部,面对每天纷繁杂乱的工作,他严谨认真、踏实履责,每件与干警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他不是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公诉人,也不是守护绿水青山、保卫舌尖上安全的公共利益守护者,他或挥动笔杆、或处理综合事务,总在幕后默默服务。他甘当绿叶衬红花,做坚毅执着的“ 政工匠人”。
不知疲倦的“奋斗者”
和大部分刚进入检察院的青年干警一样,罗洪鹏最初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在办案一线叱咤风云,与嫌疑人斗智斗勇。可现在,他每天面对的是一摞摞材料、一份份文件、一张张报表、一个个安排……“一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只有无休止的文字材料和应急的任务安排,没有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更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现在,我很自豪自己是政工干警的一员。”原本怀揣检察官梦想的罗洪鹏说,政治部是各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持检察院正常运转的枢纽,它如同一部机器上的螺丝钉,看似毫不起眼,却有着连接与固定的作用。
面对每天巨大的工作量,罗洪鹏没有丝毫怨言,在同事眼中,他仿佛有使不完的劲。2022年元旦前夕,原本准备回潍坊老家的罗洪鹏突然接到县委组织部干部信息更新采集和干部统计工作通知,此时同事因休假、跟班学习等原因都不在岗,只剩他一人。面对只能孤军奋战的一场战斗,他拍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了!”
为按时按质完成这项任务,罗洪鹏昼夜不停地核对全院干警的个人信息,统计相关数据。整整5天,他几乎是在不眠不休的状态下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还会感到害怕,真是靠着一股劲才撑下来的。”回忆起这段经历,罗洪鹏笑着说道。据了解,商河检察院此次干部统计工作,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
也许没有从事过政工工作的人,会觉得它简单轻闲。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每份材料和表格的背后,凝聚了政工干警多少心血和汗水。
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一棵参天的大树茁壮成长,离不开深埋在泥土下的根须,而政工干警便是这棵“检察大树”的无数根须。 基层检察院的政治部任务繁重、人少事多,罗洪鹏在处理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等基本工作外,还会关注干警们的工作状态、身体情况,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经常看到检察官们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审查案件材料,有时一坐就是一天,我怕他们的身体吃不消。”当检察官们忙于工作时,罗洪鹏又开始担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怎样让检察官们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前提下,能稍稍放松身心”成为他苦心思索的一个问题。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从一场辩论赛获得启发:“对啊,可以在单位里组织辩论赛,挑选正在办理的案件,让检察官们在比赛中一边办案一边交流经验。”说干就干,在经过部门领导同意后,罗洪鹏立刻着手策划比赛:参与人员、邀请嘉宾、比赛流程……看着罗洪鹏整天忙个不停,政治部的其他干警竖起大拇指夸他:“鹏哥真厉害,这么多工作忙完后还能有力气搞比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洪鹏组织的辩论赛得到干警们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希望多组织这种活动,也能给枯燥的工作增添一些趣味。受到称赞的罗洪鹏更加有干劲了,又组织了很多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和公检法同堂交流会。
勇于创新的“笃行者”
奋斗是青春的标志,创新是青春的灵魂。在商河检察院,每一名新加入的青年干警都有专属的培养计划,并配备政治理论导师和业务导师,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助力他们快速成长。这要归功于该院特有的“ 1+1双导师制”青年干警培养体系,罗洪鹏便是该体系的创立者之一。
“我自己就是青年,所以更清楚怎样才能造就青年干警‘敢担当’的魄力、激发他们‘能创新’的活力、练就他们‘会办案’的功力。”2021年初,罗洪鹏带领政治处的同事们深入调研、广泛借鉴,历经数月沉淀,创新打造出“ 1+1双导师制”青年干警培养体系。“我会分析每一名青年干警的性格、工作习惯,然后再安排合适的检察官担任其导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在该体系正式实施后,罗洪鹏还认真把控“养成过程”,密切关注干警的成长动态,确保全院检察工作能高效推进。
今年是罗洪鹏成为政工干警的第4年,现在的他已经是部门的顶梁柱,不论是撰写材料、制作报表,还是紧急任务安排,他都能高质高效完成。“做了那么多,可是没有鲜花与掌声,会失落吗?”“背后的工作总需要人做,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面对记者的问题,他淡然地回答道。
也许,罗洪鹏终将无法端坐于公诉席上慷慨陈词;也许,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奉献,无名无利不显功绩。但他热爱这个岗位,甘当绿叶衬红花,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责任。
本报记者 屈庆春
不知疲倦的“奋斗者”
和大部分刚进入检察院的青年干警一样,罗洪鹏最初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在办案一线叱咤风云,与嫌疑人斗智斗勇。可现在,他每天面对的是一摞摞材料、一份份文件、一张张报表、一个个安排……“一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只有无休止的文字材料和应急的任务安排,没有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更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现在,我很自豪自己是政工干警的一员。”原本怀揣检察官梦想的罗洪鹏说,政治部是各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持检察院正常运转的枢纽,它如同一部机器上的螺丝钉,看似毫不起眼,却有着连接与固定的作用。
面对每天巨大的工作量,罗洪鹏没有丝毫怨言,在同事眼中,他仿佛有使不完的劲。2022年元旦前夕,原本准备回潍坊老家的罗洪鹏突然接到县委组织部干部信息更新采集和干部统计工作通知,此时同事因休假、跟班学习等原因都不在岗,只剩他一人。面对只能孤军奋战的一场战斗,他拍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了!”
为按时按质完成这项任务,罗洪鹏昼夜不停地核对全院干警的个人信息,统计相关数据。整整5天,他几乎是在不眠不休的状态下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还会感到害怕,真是靠着一股劲才撑下来的。”回忆起这段经历,罗洪鹏笑着说道。据了解,商河检察院此次干部统计工作,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
也许没有从事过政工工作的人,会觉得它简单轻闲。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每份材料和表格的背后,凝聚了政工干警多少心血和汗水。
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一棵参天的大树茁壮成长,离不开深埋在泥土下的根须,而政工干警便是这棵“检察大树”的无数根须。 基层检察院的政治部任务繁重、人少事多,罗洪鹏在处理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等基本工作外,还会关注干警们的工作状态、身体情况,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经常看到检察官们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审查案件材料,有时一坐就是一天,我怕他们的身体吃不消。”当检察官们忙于工作时,罗洪鹏又开始担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怎样让检察官们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前提下,能稍稍放松身心”成为他苦心思索的一个问题。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从一场辩论赛获得启发:“对啊,可以在单位里组织辩论赛,挑选正在办理的案件,让检察官们在比赛中一边办案一边交流经验。”说干就干,在经过部门领导同意后,罗洪鹏立刻着手策划比赛:参与人员、邀请嘉宾、比赛流程……看着罗洪鹏整天忙个不停,政治部的其他干警竖起大拇指夸他:“鹏哥真厉害,这么多工作忙完后还能有力气搞比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洪鹏组织的辩论赛得到干警们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希望多组织这种活动,也能给枯燥的工作增添一些趣味。受到称赞的罗洪鹏更加有干劲了,又组织了很多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和公检法同堂交流会。
勇于创新的“笃行者”
奋斗是青春的标志,创新是青春的灵魂。在商河检察院,每一名新加入的青年干警都有专属的培养计划,并配备政治理论导师和业务导师,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助力他们快速成长。这要归功于该院特有的“ 1+1双导师制”青年干警培养体系,罗洪鹏便是该体系的创立者之一。
“我自己就是青年,所以更清楚怎样才能造就青年干警‘敢担当’的魄力、激发他们‘能创新’的活力、练就他们‘会办案’的功力。”2021年初,罗洪鹏带领政治处的同事们深入调研、广泛借鉴,历经数月沉淀,创新打造出“ 1+1双导师制”青年干警培养体系。“我会分析每一名青年干警的性格、工作习惯,然后再安排合适的检察官担任其导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在该体系正式实施后,罗洪鹏还认真把控“养成过程”,密切关注干警的成长动态,确保全院检察工作能高效推进。
今年是罗洪鹏成为政工干警的第4年,现在的他已经是部门的顶梁柱,不论是撰写材料、制作报表,还是紧急任务安排,他都能高质高效完成。“做了那么多,可是没有鲜花与掌声,会失落吗?”“背后的工作总需要人做,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面对记者的问题,他淡然地回答道。
也许,罗洪鹏终将无法端坐于公诉席上慷慨陈词;也许,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奉献,无名无利不显功绩。但他热爱这个岗位,甘当绿叶衬红花,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责任。
本报记者 屈庆春